首页>枣庄频道>内容详情

新闻发布||枣庄市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2024-11-26 21:12:3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卜宪国 李洪悦

 

11月26日下午,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吕成森,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副局长、市庄里水库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刘军,滕州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刘书巨,薛城区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白连刚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吕成森介绍说,近年来,枣庄市水务系统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推动水资源节约、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全面实行总量强度双控,水资源管控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2023年,枣庄市用水总量5.96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水利用量0.64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对比2020年分别下降了16.99%和16.6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78,全面完成年度水资源“双控”任务目标。

一、明确管控目标。分解下达各区(市)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落实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要求,并纳入市对区(市)综合考核。严格规划管控约束,推进开发区(产业园)调区扩区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完成薛城化工产业园、台儿庄经济开发区等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按规定配置水资源。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地表水开发利用,将岩马水库改为生活供水水源,由庄里水库向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等进行工业供水,年可供水1460万立方米。严控地下水开发利用,压减十里泉电厂用地下水325万方/年,枣庄市开采地下水占用水总量比例从2020年的61.9%下降到54.1%。

三、严格取水监管。组织开展枣庄市违法违规取水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全面完成22640处取水口情况排查和位置确认。组织实施全市分行业水资源规范化管理自查自纠整改提升行动,累计排查取用水户3842个,发现并整改问题211个,实现新增问题动态清零。

四、打造创新亮点。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枣庄市、薛城区分别被确定为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试点;市中区、台儿庄区开展水权交易,解决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生活用水需求;薛城区统筹运用网格化管理+取水口“身份证式”编号标识牌+信用监管评价+水务司法联动+有奖举报等措施,通过省取用水管理标准化试点县验收,被列为取用水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获得2023年度水资源省级督查激励;滕州市被省水利厅评为省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水资源管理创新有序推进。

健全集约节约用水长效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力推进

坚持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引领,积极推进全社会节水控水。

一、强化政策引领。联合印发《枣庄市节约用水规划(2023-2030年)》,制定印发《枣庄市深度节水控水工作任务清单》,联合出台《枣庄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使节水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注重节水载体培育。发挥市节约用水联席会议平台作用,联合评选命名15家市级节水载体,入选山东省节水标杆单位6家,21家规模以上高耗水工业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枣庄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100%。成功开展滕州市光大环保能源(滕州)有限公司企业合同节水试点项目,通过节水技术改造促进企业节水增收。

三、高标准建设节水教育实践基地。落实节水优先政策要求,市城乡水务局与薛城区城乡水务局联合投资2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省级节水教育实践基地。目前,枣庄市建成节水教育实践基地3处,节水主题公园2处,推进节水教育深层拓展延伸,助力社会节水意识提升。

四、优化再生水配置利用。结合枣庄市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和出厂水质提标改造契机,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全市规划投资8.4亿元,铺设输配管网150公里,增加再生水供应能力6000万方/年。目前已完成投资3.1亿元,铺设输配管网67.2公里。滕州市、台儿庄区和市中区再生水利用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部分工业企业、河道生态、市政环卫和园林绿化等已优先使用再生水。

加快建设现代水网体系,雨洪资源利用持续增强

落实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部署,统筹实施跨区域引调水、大中型水库增容、中小河流治理等水网重点工程,着力破解工程型缺水瓶颈,提升雨洪水调蓄能力,持续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扎实推进水网建设。今年枣庄市共实施42项水务重点工程,匡算总投资119.7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2.66亿元。发挥以市长为召集人的重点水务工程联席会议作用,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方案”机制,对照目标、细化路径,定实措施、压实责任,坚持周调度、月通报。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63.8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9%,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二、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初步确定,2025年拟实施水网重点工程52项(其中新建37项、续建15项),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6项、城乡供水保障工程14项、防洪减灾提标工程12项、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工程17项、其他项目3项(移民后期扶持、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等),匡算总投资129.8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1.68亿元。

下一步,枣庄市水务系统将抓住“五个结合”,落实“四水四定”,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和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与支撑。一是农业用水与地下水管理结合,加强灌区内地下水农业灌溉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地下水保护水平;二是工业用水与排水管理结合,加强工业用水情况核查,通过排水量倒推用水量,严厉打击擅自取水等违规取用水行为;三是生活用水与水网体系建设结合,持续完善枣庄市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建设,推动城乡一体、互联互通水网体系加快形成;四是生态用水与生态流量保障结合,加强区域水系连通,开展工程生态水量泄放管控,保障母亲河和重点河湖生态健康;五是总量控制与推进再生水利用结合,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完成薛城区再生水利用配置省级试点任务。

记者问答

记者:据了解,枣庄市于今年7月入选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试点城市。请问枣庄市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工作?在优化水资源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达到怎样的成效?

刘军:山东省水利厅自去年8月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试点工作,今年7月,在前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枣庄市成为全省4个试点市之一。

枣庄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68立方米,属于缺水区域,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有利于厘清枣庄市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统筹各类水源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水之间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禀赋相协调、产业布局与水资源配置相适应、产业规模与供水能力相匹配。

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的主要任务为:一是根据区域发展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规划年的节水潜力与需水形势;根据供水工程建设情况与水资源开发约束条件,分析预测规划年各类水源的可供水量和可用水量。二是基于现状区域水资源配置情况,以有效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协调性及优水优用为基本原则,提出规划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三是分析水资源可承载发展空间与经济发展相关规划之间的匹配性,最后分水源、分行业提出“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合理化建议。

枣庄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工作的开展,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进一步提升枣庄市水资源管理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构建节水型社会、保障水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四水四定”的核心。今年年初,滕州市获评全省首批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称号,请问滕州市是如何贯彻落实“四水四定”相关工作的?

刘书巨:近年来,滕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国家节水型城市、全省首批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等殊荣。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取用水管理水平

科学编制《滕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合理配置、节约利用水资源提供政策依据。市政府制定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了《滕州市取用水管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滕州市自备井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滕州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等水资源管理制度性文件。同时,把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成效纳入各镇街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调动各级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水源配置,促进工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客水后当地”的原则,统筹配置、高效利用各类水资源,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一、实施水源置换。先后实施马河水库、岩马水库、户主水库、南水北调、庄里水库、南四湖等供水工程,利用河库地表水及中水保障了工企业用水需求,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客水、中水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二、加快水价改革。本着“统一调配水源、统一价格标准、统一市场管理、统一水费核算”的原则,统筹各类水源供水,执行工业水价每方2.4元。严格推行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制度,执行居民生活阶梯水价制度。

三、强化非常规水利用。建成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以上。实施了一污再生水向新源电厂供水工程,完成了一污、二污中水回用提水泵站工程,可向墨子湖、城郭河日调中水8万方。投资3.2亿元,实施全市再生水利用工程项目。铺设再生水管网26.8公里,通过收集第三污水处理厂中水等非常规水,利用2座泵站加压输送至城区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并兼顾城市园林、景观、环卫用水,同时配送至墨子科创园、高铁新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满足企业再生水配置要求。

加强工程建设,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近年来,滕州市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大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共建成水源厂7个、加压水厂15个,铺设供水主干管网1400余公里。

一、实施水源置换保水质。为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引调岩马水库地表水,建成日供水8万方的东沙河水厂,实现与第三加压厂互联互通,将地表水、地下水掺混进一步提升水质;建设第一净水厂,并与第一、第二加压厂互联互通和掺混。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水质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

二、实施管网改造降漏损。为解决部分管网老化、跑冒滴漏问题,近年来投资3500万元,对老旧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更新主管网200公里,改造村居190个,降低了管网漏损率,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三、实施智慧赋能提质效。提升农村供水设施管理水平,推动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由市水发集团“一企统管”,统一农村入户水价并抄表到户,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链条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聚焦重点领域,提升水资源节约能力

2023年滕州市用水总量为30516万立方米(包含再生水1885万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为14.43%、大于控制目标1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为19.29%、大于控制目标8%。

一、抓好工业节水。滕州是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多,节水潜力大。为此,我们建立企业在线远程监测抄表计量系统,全面掌握、实时监控规模以上企业用水量及变化情况。落实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鼓励企业引进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7.2%,滕州卷烟厂等12家企业被评为枣庄市节水型企业,新源电厂被评为全省首批节水标杆单位。

二、抓好农业节水。滕州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马铃薯之乡。我们始终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1.7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656。

三、抓好城镇节水。滕州是国家节水型城市,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水管网达到1210余公里,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人口167万人;通过引进供水管网GIS系统,加大公共供水管网巡线、检修及管护力度,城市建成区管网漏失率降低至8.47%。

四、抓好节水载体建设。不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近年来,水务部门联合发改、工信、住建等部门,按照节水载体创建标准,深入企业、社区指导开展节水型小区、单位创建。目前,人和天地小区等36个单位、小区荣获省级节水型单位称号,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被评为省级节水高校,滕州市城乡水务局被评为水利行业节水单位和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先进单位。

在下步工作中,滕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取用水规范化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水资源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记者:再生水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减轻水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薛城区作为再生水利用配置省级试点,在提高再生水配置利用水平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白连刚:薛城区水资源存在总量小、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远期潜力不足等特点。在资源禀赋上,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0立方/人,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在时间分布上,薛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是水资源匮乏地区,污水再生利用作为薛城区第二水源的重要性凸显。

近年来,薛城区坚持“四强化四提升”原则,在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取用水标准化管理,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成功获评山东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被列为省级取用水管理标准化试点。同时,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资源化利用行动,提前完成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任务,严守优质供水底线,不断加大再生水使用力度、健全再生水市场运营机制。组织编制《薛城区再生水利用规划(2020年-2035年)》,充分挖掘再生水利用潜力,初步形成了薛城区再生水利用总体格局,为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配置领域和规模,全面提升再生水利用配置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工作中,以输配设施建设为重点,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融入现代水网体系,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省级试点,从工业利用、景观环境、绿地灌溉、城市杂用、探索用于农业灌溉等多个方面,不断扩大再生水利用配置领域和规模,全面提升再生水利用配置水平,实现地表水、微山湖客水、地下水、再生水连通、互补。当前,薛城区再生水实现向建阳热电、八一热电等相关企业工业供水;对高铁站水系、凤鸣湖、奚仲湖、小清河、小沙河西支、穆竹河、锦阳河等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在凤鸣湖、奚仲湖等附近设立便捷取水点用于园林绿化、道路喷洒等景观用水。

下一步,薛城区将以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为抓手,首先是,2024年至2027年期间计划投资1.91亿元,完成新城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改造、蟠龙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产水通道、小沙河上游湿地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产水能力及出水水质。其次是,完成潘庄灌区再生水灌溉试点、陶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输配系统、锦阳河生态补水输配系统、薛城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配置泵站及园林市政取水点增设工程建设,充分贯通再生水系统“一张网”,延伸再生水利用的“毛细血管”。第三是,出台再生水利用管理的政策、规范文件,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激励政策,“两手发力”用足、用好再生水。通过工程、政策措施的落实,至2027年底,薛城区年污水收集处理量可达3134万方,再生水回用量达到1970万方(回用率62.86%),形成独有的再生水利用“一张网”模式,再生水将真正成为薛城区水安全保障体系中重要一环,更大程度地打破区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瓶颈,为枣庄市驻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沛的“水动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