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枣庄频道>内容详情

新闻发布||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产品稳产保供

2025-02-28 23:43:1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卜宪国

 

2月28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产品稳产保供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长忠作新闻发布。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丽丽,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帅,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桥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闫长忠说,近年来,枣庄市关于“树立大食物观”“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等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依托农业资源和自然条件,通过政策推动、主体培育、技术引进、模式创新、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发展形成智能温室、日光大棚、塑料大棚、中小拱棚等多种类型,涵盖种子种苗、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畜禽水产等多种品类生产的设施农业。全市果、菜、鱼、肉、蛋、奶等设施农产品年产量达220万吨,为保障全市农产品生产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位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将发展设施农业纳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连续三年列入市委一号文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部署,纳入“6+3”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进行重点推动。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制定《枣庄市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细则》,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合理安排农业设施用地。引导金融机构对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提供贷款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扩建设施农业生产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把设施农业纳入农业农村部门“农技下乡”大行动的重点,组织农技人员不定期开展现场培训和服务。

高标准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各区(市)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通过项目支持、国企引领、招商引资、合资合作、按揭推动等方式,建设了一批设施设备先进、绿色节能环保、高产高效的设施农业项目,带动2024年全市新建及改造提升设施农业7600余个。其中,滕州市信华新格林、薛城区晟达智能菇房、山亭区万丰羊肚菌、市中区沃农蔬菜、峄城区华沃及汇达通智慧农业(一期)、增亿大型肉鸡养殖、锦鸿智慧渔业、台儿庄区按揭农业基地群等高效设施农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成为枣庄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今年还将重点加快滕州市龙山智慧农业种植基地、百家旺肉鸡养殖、山亭区禾源智慧农业、凯润智慧农业、薛城区晟达智能菌棒工厂、峄城区东旭食用菌智慧方舱续建、汇达通智慧产业园(二期)、锦鸿智慧渔业(二期)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达效。

高质高效推进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进适宜设施生产的优良种子种苗100余个,推广立体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和间作套种、合理轮作等生产方式,引导应用水肥一体化、环境精准管控、生物绿色防治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收益。筛选优质设施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110个,形成了滕州市马铃薯、蔬菜、花卉,薛城区马铃薯、辣椒,山亭区樱桃、葡萄,市中区蔬菜、种子种苗,峄城区西红柿、辣椒,台儿庄区长茄、黄瓜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设施农产品。引导种植养殖主体发展形成订单生产、“基地+商超”“公司+基地+农户”“企业投资+园区生产+农户按揭经营”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设施生产与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设施农业功能、提升附加值,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问答

记者:请问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市设施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闫长忠:设施农业越来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上作用越来越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农业农村部门将认真贯彻枣庄市委、市政府关于“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的安排部署,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指导,统筹推进,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投产一批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促进设施种植养殖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设施农业总产量8万吨以上,为全市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出新的贡献。

加强工作推动,继续将发展设施农业列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指导和服务,强化技术培训与推广,保持设施种植养殖持续稳定发展。鼓励设施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强与电商、超市等销售渠道的合作,降低市场风险。

强化用地保障,加强部门联合,继续贯彻落实《枣庄市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细则》,合理安排设施用地,鼓励利用“四荒地”等闲置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争取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促进高效特色设施农业提升的项目,用于支持现代设施规模化示范园、现代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设施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具备条件的设施农业项目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

协调金融支持,对接金融部门落实信贷直通车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温室大棚、养殖圈舍装备、畜禽活体、大型农机抵押融资业务。实施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落实农业保险政策,鼓励各区(市)丰富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险种。

记者:请问在发展设施农业,提供土地要素支撑方面,自然资源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高丽丽: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枣庄市农业农村局不断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和支持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 、科学规划,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根据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成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前提下,合理布局设施农业用地,确定设施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规模。2024年以来备案设施农业用地102宗1766亩。

二 、节约集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按照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设施农业尽量利用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地类变化的,按照“以补定占、先补后占”的原则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2024年以来因设施农业用地占用补充耕地662亩。

三 、明确职责,加强全流程监管。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枣庄市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细则》,明确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责任;依照行政管辖和土地权属,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的管理体系。全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综合执法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通过动态巡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定期排查等方式,加强对设施农业用地的监管。对未经备案违法违规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假借农业设施项目名义实施非农建设、擅自扩大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等行为及时予以制止、责令限期纠正,坚决杜绝各类打着设施农业用地外衣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记者:请问下步在推广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还有哪些措施?

李帅:设施农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承载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生产模式,引领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广大蔬菜、果树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持续开展“农技下乡”活动。统筹推进“农技下乡•稳产保供”“智汇春耕”“千人指导 万人培训”三大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服务,根据农时季节和农业生产特点,录制一批实用技术微视频,宣传推广先进设施栽培技术,帮助解决生产难题,为设施农业稳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二、大力推广优质种子种苗。围绕马铃薯、皱皮辣椒等优势特色产业,研发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目前枣庄市通过国家、省登记、审定的马铃薯、辣椒、番茄新品种26个,下步继续培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落实配套生产技术,发展规模化育苗企业,努力提升工厂化育苗比例。

三、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推广设施蔬菜合理轮作、水肥一体化、嫁接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十大关键技术,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推进设施机械化生产。稳步推进老旧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设施应对异常气候灾害和适宜机械作业的能力,推广机械整地、播种、喷药、收获等小农机和无人驾驶移栽、运输等智能装备,不断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推动设施农产品品牌化。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农业品牌,依托“枣味榴传”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以品牌建设促进设施农产品生产。

记者:请问近年来滕州市设施农业取得哪些新进展?下一步,在设施农业发展上还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王建桥:近年来,滕州市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全力加快设施农业产业的提质扩规,努力打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新高地。主要有三方面进展:

设施发展有载体。将16家设施农业主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去年争创了省级现代农业强县,近年来先后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枣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7个,枣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10个,持续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壮大。

设施果蔬有集群。全市拱棚设施面积达到35.1万亩,总产量142.85万吨,总产值36.7亿元,形成了界河镇、龙阳镇、姜屯镇、大坞镇的设施马铃薯,鲍沟镇、张汪镇的设施食用菌,级索镇、鲍沟镇的设施蔬菜,姜屯镇、西岗镇的设施水果等特色种植集群,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设施畜牧有规模。滕州市现有规模养殖场134家,规模化率88%以上,先后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1处、省级16处、枣庄市级16处,打造智能牧场3处、智慧应用基地7处。

下一步,滕州市将坚持项目驱动、科技支撑、三产融合,持续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好设施农业改造提升行动。聚焦设施种植、畜牧等优势产业,加快实施总投资29亿元的绿港龙山智慧农业、春雨智数肉鸡养殖、“鲁南白猪新品种”培育等13个设施农业产业项目,不断提高设施产能效率。

二、 开展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行动。挖掘设施农业领域“数字”潜力,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应用物联网、大数据、AI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推广先进智能农机设备,年内新增智慧农业应用主体2个。

三、开展好设施农业融合发展行动。加快推进马铃薯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交易、物流配送、冷链仓储、金融交割于一体的智能农产品交易中心。推进信华新格林、云尚善品、正德康城等设施园区,积极探索研学游、亲子游等新业态,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