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孙斯琦
“弱势群体的需求在哪里,人大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代表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薛城区新城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华洪涛在2025年民生工作推进会上的话语,成为街道人大关爱弱势群体工作的行动指南。2025年以来,新城街道人大紧扣“民生福祉提升年”部署,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通过精准监督强保障、代表结对解民忧、机制创新提质效,用扎实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
精准监督破堵点,政策落地见实效
街道人大将弱势群体保障政策落实纳入年度监督重点,建立“政策清单+需求台账+督办日志”工作机制,对低保救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等12项政策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针对2025年残疾人低保新政策落地慢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2次,召开民政、残联等部门座谈会3场,推动简化审批流程,实现“一窗受理、当月审核、次月发放”,辖区116名重度残疾人顺利享受单人保政策。
将项目监督作为履职核心,建立“班子领衔+代表跟进+清单督办”工作机制,把来泉文昌片区城市更新等17个涉及群众急盼的项目纳入监督台账,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评估”闭环管理。针对金地花苑等老旧小区改造审批流程繁琐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3次,召开政企座谈会2场,推动街道优化“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流程,将项目前期准备时间压缩40%,确保工程如期开工。

代表结对暖民心,精准帮扶解难题
街道人大深化“代表进网格”帮扶机制,将辖区划分为17个履职网格,组织33名三级人大代表与126户困难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通过“敲门行动”“板凳会”等形式常态化收集诉求,形成“诉求收集—分类交办—跟踪落实”闭环。推行党员代表联点制度,确保每名党员联系一个网格或楼栋,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闭环。
创新“代表+社会力量”帮扶模式,组织代表牵头整合凤鸣志愿者服务中心、辖区企业等30余家“红色合伙人”资源,开展“关爱特殊老人”“爱心帮学”等公益活动20余场,在代表协调下,志愿者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健康讲座,赠送棋牌、柔力球等文体用品,用真情温暖特殊群体。针对家长存在“看护空窗期”,开辟了安全、健康、有益的课后场所,在专业人员的看护下,孩子们不仅能顺利完成作业,更能参与文艺鉴赏、公共安全教育和文明礼仪普及等丰富多彩的素质活动。

机制创新强根基,服务保障提质效
街道人大出台《弱势群体关爱服务监督办法》,建立“群众点单、代表督单、部门办单”响应机制,对困难群众诉求实行“24小时受理、3个工作日反馈、15天回访”,今年以来已推动解决住房修缮、辅具适配、技能培训等问题156件。街道为推动民主议事,积极打造“文体议事厅”,紧密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联合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单位共同商议、协同解决,成功处理了健身器材维修、停车位协调等41项具体问题,切实构建了多方参与的联合治理共同体。
自2025年以来,针对弱势群体的29项专项督办遗留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涵盖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独居老人送餐等服务内容,建议办成率从85%提升至98%。在代表的积极推动下,街道成功建成花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覆盖周边约1500余名老年人。该中心创新采用“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模式,在花城社区设立中央厨房,辐射周边社区助餐点,日均服务老人达13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难题,构建了“养老在家中、便捷在社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新模式。
如今的新城街道,困境家庭得到帮扶、残疾群众有所依靠、独居老人得到照料,弱势群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下一步,新城街道人大将继续聚焦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更精准的监督、更务实的帮扶和更健全的机制,将民生关怀融入每一项履职行动,让关爱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