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枣庄频道>内容详情

薛城区常庄街道人大代表赋能西黄村菊花产业发展

2025-11-13 10:08:0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王雷 宋晴

眼下,薛城区常庄街道西黄村,百亩菊田如金色海洋,婺源黄菊、金芙蓉与金丝皇菊在微风中摇曳。田间,村民们忙着采摘;车间里,烘干机器嗡嗡作响,这片充满生机的“花海”,正是区人大代表、西黄村菊花种植基地负责人苏士云,用履职担当铺就的乡村共富路。 ​

“大家摘的时候轻捏花蒂,别把花瓣碰掉了,品相好才能卖好价!”在菊田里,苏士云一边把村民采摘好的菊花进行称重,一边提醒着大家,“你看这瓣掉了就只能当次货了,咱们多注意点,一年的辛苦才能不白费。”作为土生土长的西黄村人,当选人大代表后,她把“产业兴村”作为履职核心,邀请技术专家定期指导,从育苗到田间管理全程“把脉”,让菊花基地成为带动5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的“金色产业”。 

走进基地烘干车间,35~55摄氏度的恒温控制屏上数字跳动,苏士云正盯着菊花烘干状态:“新鲜菊花得70多小时连续烘干,差一度都影响品相,这不仅是我的产业,更是村民的‘钱袋子’,马虎不得。”在加工包装区,一盒盒独立包装金丝皇菊整齐排列。“粗加工的A货菊花能卖二百多元每斤,细化包装后附加值直接翻倍。”苏士云分拣菊花后,拿起一包产品介绍道。 

“当选人大代表,不是多了个身份,而是多了份‘带大家一起富’的责任,下一步我们菊花基地还会推动土地连片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全面打响品牌。”苏士云的履职笔记里,记满了菊花产业的发展规划。从“自己种菊致富”到“带全村产业链增收”,人大代表苏士云正以菊为媒,把履职答卷写在西黄村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的“金色图景”。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