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王雷 闫亭竹
“以前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没过多久就有代表来协调,现在新增了20多个车位,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家住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姚山社区的居民李女士笑着说。今年以来,常庄街道人大紧紧围绕“代表全参与、选区网格全覆盖、工作流程全闭环、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总体目标,创新推行人大代表“1231”履职模式,依托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一中心多站点”和社会综合治理网格,推动代表履职平台与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深度贯通,实现代表履职与保障服务民生、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助推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注入强劲动力。

“一项标准” 科学划网,筑牢履职 “责任田”。“网格划分既要符合治理实际,又要方便代表就近履职。”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介绍,结合街道14个社区、84个居民小区,街道人大工作室按照“就近联系、便利服务、无缝覆盖”原则,将辖区细化成代表履职网格,省、市、区人大代表全部“入网定格”,每人认领1-2个责任网格,明确“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四大职责。为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街道将走访次数、诉求办结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建立“一人一档”履职档案,倒逼代表沉在网格、干在一线,群众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人大代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及时上报”。
“两条路径”搭建桥梁,畅通民意“直通车”。“线下走访听民声,线上平台解民忧”,这是常庄街道人大代表履职的生动写照。在“线下”,代表们采取“固定走访+随机走访+专题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开展集中走访,深入网格内楼栋、商铺、企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在“线上”,依托街道“常闻民声”智慧平台,搭建“人大代表+网格管理员+群众”的三方互动平台,群众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实时反映诉求。目前已累计处理群众诉求2万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9.7%、99.6%,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常庄方案,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三个聚焦”精准发力,激活治理“新动能”。以人大代表之家“一中心多站点”为主阵地,各级人大代表紧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三大重点领域,精准履职、实干担当。在聚焦经济发展上,企业界代表牵头成立“助企服务专班”,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会8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80余人次;在聚焦社会稳定上,代表们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联合网格管理员、法律顾问组建 “调解小分队”,今年以来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各类问题1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在聚焦民生保障上,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代表们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干在一线。
“一次例会”闭环督办,确保落实“不打烊”。“每月的例会既是工作交流会,也是问题督办会,必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说。街道每月定期召开人大工作室与代表例会,梳理汇总网格内收集的问题建议,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办理责任部门、时限和标准。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问题,由街道人大工作室牵头协调,实行“挂图作战、跟踪督办”;对已办结的问题,通过电话回访、实地核查等方式,确保群众满意后再销号。此外,还建立“回头看”机制,每季度组织代表对问题办理情况进行抽查,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真正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如今,在常庄街道的各个网格,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小区楼院、企业车间,“1231 模式”不仅让代表履职更精准、更高效,更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接下来,常庄街道将持续深化“1231 模式”,不断完善代表履职机制,推动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首善之区、品质薛城”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